AI 時代的 vlog 相機 Sony ZV-E1, 竟然能 10 小時直播不當機?

嗨!我最近入手了Sony的高階
ZV-E1 Vlog 相機
那在 YouTube 上面
關於 ZV-E1 的開箱影片已經非常多了
可是關於這台相機
所遇到的過熱的問題
該怎麼樣解決過熱的問題
以及有哪些輕便的鏡頭可以搭配
然後如果你想要真正長時間直播
不要熱當的解決方案
到底該怎麼樣做
還沒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影片來說明
所以這次影片會帶你了解
ZV-E1 的實際的解決方案
以及和 Sony A7S3 的實際比較
可以當做你購買決策的參考
嗨 我是安淇藍的藍司
如果你對 AI 科技以及
日常生活 vlog 有興趣
建議按讚 訂閱 分享
Sony 在 2023 年的
3 月 29 號正式推出了 ZV-E1
這是搭載了最新的
AI 功能的高階 vlog 機種
ZV-E1 的售價和 A7M4 一樣 64,980 元
但是卻搭載了售價將近十萬臺幣
甚至超過十萬
高階全片幅相機才有的感光元件
就像是把超跑的引擎
硬是把它
塞進到平價小客車的車體裡面
同時 ZV-E1 是 Sony 相機當中
目前加入最多先進 AI 功能的幾種
從此之後
新推出來的相機
搭配功能強大的 AI
運算功能會是成為新的常態
同時
ZV-E1 的重量跟體積也大幅度的縮小
它的重量只有 483 公克重
但是緊湊的機身
也讓散熱變得更加地不容易
讓我們開始說明 ZV-E1 的散熱測試
及散熱的解決方法
那在我手上的這一台 ZV-E1
如果是在室溫 25 度 C
然後使用 4K 的解析度
每秒鐘 24 幀的格式來進行錄影
它是可以錄長達三個小時而不會過熱
應該是可以再錄更長的時間以上
但是我沒有繼續往下測
如果同樣是在室溫 25 度的情況之下
以 4K 60 幀格式來進行錄製
我自己的實際測試
他會在 45 分鐘左右 會因為過熱而關機
那該怎麼解決呢
我去拿一個從淘寶
到的相機散熱風扇來給你看
這個是我最近從淘寶上面買到的
相機散熱風扇
它可以直接安裝在 ZV-E1 的機身背後
也不止 ZV-E1
只要是 Sony 的相機
應該都可以嘗試把它裝上去
背後是用三片非常薄的
非常薄的魔鬼氈
所以它不會影響到螢幕合起來
螢幕還是可以正常地打開跟合起來
然後使用的時候 本身是接USB的電源
所以你只要把它裝上去
然後呢
接上的普通 USB 的電源 它就可以使用了
哎 我沒有把它裝好
等一下 好
這個是它
這個是它裝好的樣子
那在裝了這個風扇之後呢
我實際測試下來
它可以做到長達兩個小時以上
是不會過熱的
我這次所選擇的這個風扇
它有個特別的一點是
它會顯示相機本身的溫度
以及周遭的室溫
那我在測的時候我發現
如果室溫
相機本身的溫度
超過 45 度以上的話
那就會很容易因為過熱而關機
不能繼續使用
但是只要你可以把
相機機身背後的溫度控制在 45 度以下
如果可以長期控制在 45 度以下
那理論上
這臺相機它是可以
不會有時間上的限制的
而且如果你在錄影的時候
你今天不是使用相機本身來錄
而是使用 Type C 接到你的電腦上
用電腦來錄影
那理論上就是可以一直錄下去
那如果你暫時買不到
這個小風扇怎麼辦呢
其實我去我家附近的雜貨店
其實有很多那種小型的
一樣是用 Type C 電源的小風扇
其實你如果使用小風扇
對著相機的機身背後去吹
可能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因為所有的熱都主要集中在
機身的背後
所以只要把機身背後這一塊的熱給散掉
那其實就可以讓他
能夠長時間進行拍攝
那 Sony 高階款的
像是 FX30 還有 FX3
的這種錄影的電影機
他們都是有內建風扇的
所以如果想散熱
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就是在相機的背後加裝一個散熱風扇
這樣就直接解決掉散熱的問題
我們散熱問題解決了
接下來我們要來講
那要怎麼樣能夠真正做到
長時間的直播
這次呢 ZV-E1 這臺機器
它終於支援了 4K 30幀 的 Type C 錄製
它可以支援 4K 30 幀
並且直接當做 WebCam 來使用
意思就是說
只要你有一個 Type C 的傳輸線
插到你的電腦上
你就可以使用
這臺相機來取代你平常在使用的
鏡頭來進行錄製
但是這邊有一個小小的陷阱
就是你所使用的 Type C 的線
不能夠拿一般
普通的 Type C 充電線來使用
普通的線 你只能夠最高使用 720P
1280*720 這樣的解析度
而如果你真的想要達到 4K 的解析度
來進行長時間的錄製跟直播
那麼你會需要購買
USB 3.2 超過 10GB 以上的高速傳輸線
那這種線它的價格
會比普通的 Type C 線
再貴個兩倍到三倍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達到 4K
你就需要這樣的線
那我找一下 這邊的這條線
這一條線是 這個品牌叫做
Lin@ 這個這個品牌是 Lindy
對這是一個德國品牌
那反正它的這條 Type C 線
最高可以支援 10GB 20GB 的傳輸速度
所以它能夠足以去傳輸即時的 4K
30 幀的影像
對 所以你只要 如果你想要達到
畫質超高畫質 4K 解析度
並且是使用這種高階的全片幅相機
進行拍攝或直播的話
你會需要有 Type C 充電線
以及為了避免長期錄製
要確保它不會過熱的
相機的散熱風扇
這樣你就可以做到長時間
錄製而不會過熱了
那如果是舊的機種
比如說你手上如果已經有 A7S3
或者是一些更早期的機種
如果你希望透過相機的鏡頭改善畫質
並且長時間直播或者是錄製的話
在直播這一塊
你會需要購買高速的 HDMI 傳輸線
一樣 不是普通的 HDMI 線
而是能夠支持 8K 傳輸高速 HDMI 線
這種 HDMI 線一樣
它會比普通的 HDMI 線
再來得貴上一些
但是如果你認真地想要
使用相機改善畫質
那這個線 就是一個需要的投資
除此之外
你會需要買一個 HDMI 的影像擷取卡
而且是比較高階一點的
這樣子才可以確保你用相機
傳統的相機
你透過 HDMI 線然後接到電腦上的時候
你才可以透過這個影像擷取卡
把影像截取到電腦上
直接插 HDMI 是沒有用的
一定會需要一張 HDMI 的影像擷取卡
而且那一張 HDMI 影像擷取卡的品質
還不能夠太差
那我這邊 我之前有找到一個
找到兩家 一間是 Pengo
哎這個好像
這個是我記得是臺灣做的
臺灣自己做的
它有一個 4K 的 HDMI 的
影像擷取盒
還有這個
除了這個版本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是
但這是舊的
等一下 我找一下
嗯 4K HDMI擷取卡 我記得是Momo
我找一下喔
看一下
啊對了 就是這個
這個是可以讓一般的相機透過 HDMI 線
然後再轉成 Type C
然後並且可以做到 4K 錄製
但你要注意的是你的相機的 HDMI 的接口
它又有分標準尺寸的 HDMI
以及迷你尺寸的 HDMI
所以你可能會需要去
假設是迷你尺寸的話
你就需要買迷你尺寸的 HDMI
一端是迷你 HDMI
另外一個是標準的
這樣才有辦法接上來
好 所以這樣一來
不管是比較舊的機型
或者是新一代的機型
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
去達到一個長時間的直播跟錄製
不會當機 不會過熱了
那現在我們來聊聊 vlog
ZV-E1
它大幅地減輕它的重量
為的就是希望你可以在出門錄製 vlog
一起出去旅遊的時候
可以更加地輕鬆
但是有個問題就是
雖然說它的機身已經大幅減輕重量
可是這種感光元件
大型感光元件的全片幅相機
它的鏡頭的重量跟尺寸
依舊是非常的驚人的
那我看 Youtube 上面的一些影片
它通常會推薦我現在手上拿的這一顆
這一顆是 焦段為16-35
然後光圈是 F4 的一顆變焦鏡頭
它支援電動變焦
然後重量是 353 公克
那 353 公克
再加上剛才 ZV-E1 的重量加起來
嗯嗯算一下
我們來算一下 83 加 353
836 公克
然後如果你再加上一個 這種小手把
把它裝上去
總重量是可以控制在一公斤以下
但長時間用手 去拿著一公斤的東西
還是會覺得有點重的
所以
有沒有比這個鏡頭更輕巧的選擇呢
那我這邊推薦幾個鏡頭
首先有個鏡頭是我最近二手買到的
這一顆是韓國 Samyang 所產
製造的 18mm F2.8 的鏡頭
它的重量只有 145 公克
而且因為它的焦段是 18mm
是屬於非常廣角的鏡頭
所以非常適合拿來錄製 vlog
自拍畫面也足夠廣
因為它重量只有 145 公克
於是你的總重量就會變成
145 加上 483
628 公克
這是目前我可以找的到
市面上
最輕巧的廣角鏡頭
另外一個鏡頭
則是之前曾經介紹過的
同樣也是 Samyang
但這一顆是 35mm F2.@
這一顆的重量只有 86 公克
那其實 35 公克 35mm 這個焦段
一個非常非常實用的焦段
就是用它來拍人 拍風景
都還不錯
所以如果真的很在乎重量的話
其實這兩顆輕巧的 Samyang 的定焦鏡
可以讓你手上的重量大幅度地減少
當然
現在手上這一顆
16-35 的這顆電動變焦鏡
它還是有它的優勢
因為它是變焦鏡
所以它的優點就是方便
就是可以省去更換鏡頭的麻煩
再來我們談談重量的另外一個因素是
三軸穩定器
有時候我們在外面
為了要可以取得穩定不會晃動的畫面
絕大多數的無反相機或者說微單
通常會需要再配上
很沉重的三軸穩定器
一個三軸穩定器的重量
可能會高達接近一公斤
甚至更重
它雖然可以帶來穩定的畫質
但是它也帶來了相對難以攜帶
跟承受的重量
那以往 Sony 的防抖
其實是跟其他的廠商相比
其實並沒有特別地出色
但這一次 ZV-E1
它加上了一個新的動態裁切的功能
它犧牲掉並且裁切掉更大的畫面
但是它換取了更加穩定的畫面
那有了這種動態的防抖之後
它其實一定程度上
可能可以代替穩定器部分的功能
當然可能還是比不上
真正直接上穩定器這麼地穩
但如果你的運鏡並不是激烈地奔跑
是平常比較緩慢地走路
那也許
這樣子的穩定功能
就已經足夠使用了
所以如果你很在意畫質
那當然
上穩定器可以得到不用裁切
而且最為穩定的畫面
但是如果你願意
提升一些畫質跟畫面的廣度
來換取出門攜帶的輕巧跟方便
那麼 ZV-E1 就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機器
那我們再和 a7s3 比較一下
因為這次 Sony 是把本來超過十萬
甚至接近十萬的
a7s3 或 FX3
這樣子高階的相機的感光元件
把它下放到這一臺 ZV-E1 來
感光元件就像是一臺汽車的引擎一樣
你會需要感光元件來獲取影像
那這種高階相機的影像
它跟普通手機上最大的差別
是在於它感光元件的大小
你可以看到這是這臺相機的感光元件
36 mm 乘上 24 mm
3.6 公分乘上 2.4 公分
這個大小遠比一般手機
的感光元件都再來得更大
而如此巨大的感光元件
最大的好處
就是它能夠帶來乾淨而且純淨的畫面
而且即使是在夜間晚上低光源的場景
依舊能夠拍出相對乾淨的純淨的影像
這邊有點離題了
好 我們先講跟他的老大哥 a7s3 的比較
首先是
可能是因為加上了 AI 芯片的關係
所以即使是使用相同型號的電池
這個是 a7s3 跟 ZV-E1 共用的電池
型號是 NPFZ 100
即使是使用相同電池的情況
ZV-E1 會更加快速的消耗掉電量
這也很有可能是因為
ZV-E1 增加了 AI 晶片以及 的關係
在第二點當然就是 ZV-E1
它更加容易過熱
因為它的機身比較小一些
而且還聽說它閹割掉了
石墨散熱的功能
以及他只支援
單一一張的記憶卡
記憶卡只有一張跟記憶卡兩張
最大的差距在於
如果今天你要錄製的是絕對不能失敗
而且也絕對不能重來的嚴肅的場合
比如說婚禮錄製
或者是你請了很重要的貴賓
來進行一個訪談
那如果錄完之後發現 記憶卡沒有錄到
或者說記憶卡壞掉了
那你幾乎不太可能再去重新錄製了
在這種絕對不能有閃失的情況之下
雙卡就變得很重要
因為你可以讓相機同時把
影像寫入到兩張記憶卡
所以即使其中一張記憶卡壞掉了
你至少還有另外一張記憶卡做備份
所以如果是專業而且嚴肅的拍攝
而且是長期拍攝
a7s3 或者是像更專業的 FX3 這樣的機型
還是更加地合適
那反過來問
有什麼樣的理由
應該要選擇 ZV-E1 呢
首先對我來說
是 ZV-E1 新增的動態防抖
以往 a7s3 上面雖然已經有積極模式了
但是它的穩定程度
其實距離上穩定器
還是有一個相當程度的落差
那這一次
ZV-E1 上面所新增的動態積極防抖
雖然裁切比例比較大
可是它所帶來的畫面的穩定程度
的確是大幅地提升
所以有了動態積極 動態防抖
以我的使用場景
我可能就不需要再
攜帶一台三軸穩定器
我可以節省接近一公斤的重量
再來是這台加了 AI 晶片的相機
它加入了大量的 AI 的功能
這可以大幅的節省你後製的麻煩
比如說你可以在相機裡面就自動
做到柔膚的效果
然後它上面內建三個方向麥克風
它也可以自動去根據環境
去調整它要使用哪一個麥克風來收音
然後它裡面有一個自動取景的功能
它可以自動地把
畫面中的人物
永遠保持在畫面正中央的位置
所以只要你有個廣角鏡頭
那它就可以透過自動裁切的方式
自動跟隨你的人的臉部
確保你的人物
永遠都是在畫面的正中央
如果你錄到一半
畫面中有另外一個人進來
如果你希望每個人的臉都是清晰的
那 ZV-E1 他也可以自動去調整光圈
確保在畫面當中每個人的臉都是清晰
而他的自動跟隨的功能
也可以做到類似雲臺的效果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人物是講師
他是會來回這樣走動的
那他就可以做到自動跟隨這個講師的
人臉還有身體 自動去移動
所以他相當於內建了一個
智能雲臺的功能
然後後製
有時候為了避免讓畫面太無聊
有時候後製可能會
讓畫面緩慢的 Zoom in 或 Zoom out
而這樣的功能
在 ZV-E1 裡面
它都只可以直接設定跟內建
這樣一來
就可以大幅度節省後製的製作成本
而且這一次
你也可以在這台 ZV-E1 裡面
把一些 Lut 檔
也就是調色的檔案
直接在相機裡面進行調色
也就是說他這臺相機
他可以幫你
協助你把很多你本來會需要在
後製軟體
像是 Final Cut Pro
或 Premiere 等等
後製軟體所需要進行的後製的功能
讓你在相機裡面就可以直接完成
這樣做的好處是
它可以大幅地節省
你的後製的成本跟時間
因為這些事情
雖然你的確是都可以
在後製的時候都達到
但是相當地繁瑣
再來是如果你對於高畫質是有追求的人
但是你又希望可以儘量讓器材輕量化
希望可以帶著出門
那麼 ZV-E1 就是專門為了這樣子的
有這樣子的追求的人所設計的
至少我一聽到 ZV-E1 上市
就決定趕快入手了
那另外一個則是對於
低光源錄影有需求的人
我當初之所以會進入到相機這個坑
是因為一開始我本來是用手機錄影
我本來想說用手機就好了
但是品質非常的不 OK
就是畫面上很容易會有雜訊跟噪點
而且這些雜訊跟噪點是
很難把它去掉的
而 ZV-E1 這臺相機
它所使用的感光元件因為跟 a7s3 同款
這一塊感光元件最大的優勢就是
它可以在
光源很少的夜晚
依舊可以拍出乾淨而且清晰的畫面
這它可是 a7s3 的特產
那我後面會講一些比較
專業一點的知識
所以如果你覺得太專業
你可以跳過先直接去看結論
那我們現在想一下
為什麼你所拍出來的畫面
會有滿滿的噪點
那這邊要跟你介紹一個
比較科學的東西
我儘量把它白話解釋叫做信噪比
信號噪音比例
意思就是說
你所收到的訊號跟
你所收到的噪音的比值
如果你所收到的訊號越強而噪音越少
那當然你就可以得到相對乾淨的畫面
而為了得到更清楚更好的訊號
你就會需要有充足而且足夠的光
大的感光元件的優勢就是
它的感光元件上
每一個像素的面積是很大的
所以它的每一個像素
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光源
以得到更清楚 更好的訊號
讓你得到更好的畫面
且同時 a7s3 這感光元件
它的像素僅僅只有 1,200 萬像素
那像素比較少
也就代表著
同樣大小的一塊
感光元件的面積上面
它的每一個單位的像素的面積
會比其他高像素的感光元件
再來得更大
假設另外一款感光元件
它是 4,800 萬像素
而且感光元件的面積是相同的
在這種情況
只有 1,200 萬像素的感光元件
它的單位像素的長跟寬
都會再增大一倍
這可以讓它能夠
比起 4,800 萬像素的感光元件相比
它的每個像素可以
吸收到更多的光源
也因此可以得到更乾淨清楚的畫面
所以
像素高 未必在低光源場景會有優勢
雖然說可以透過所謂的超採樣
比如說 3,300 萬像素 7K
然後再把它超採樣 縮減成 4K
去獲得更銳利的畫質
但是在低光源場景
這種相對低像素的感光元件
它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
好 所以低像素而且大的感光元件
可以讓你最大化的去提高你的信噪比
得到清楚的畫面
而另外一個影響噪點的因素叫做 ISO
先講 ISO 是什麼
ISO 其實指的是感光元件
對於光源的敏感程度
所以你想象一下
你在一個光源很暗的場景
如果你希望相機可以拍到
足夠清楚的畫面
那你就會不得不去提高
相機對於光源的敏感程度
這是也就是所謂的 ISO
可是這是會有副作用的
因為當你去提高 ISO 的同時
的確你對於光源的敏感程度提升了
但同時
對於雜訊的敏感程度也跟著提升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
在比較暗的場景的情況之下
如果你把 ISO 拉高
你雖然會得到比較亮的畫面
但同時
它的噪點跟雜訊也會變得更加地明顯
那一般來說
如果你如果是全片幅的相機
當你的 ISO 拉到 3,200 以上之後
你可能就會開始
比較容易看到比較清晰
比較肉眼可見的噪點跟雜訊呢
但是 a7s3 這一塊感光元件
它有一個很特別
而且官方
好像也沒有正式承認的一個特異功能
就是這塊感光元件
它在 ISO 12,800 的時候
可以得到非常非常清晰的畫面
也就是說它的 ISO
其實是有兩個檔位的
但是如果你要
希望可以在 ISO 12,800
就是這麼誇張
而且這麼低光源場景
得到清晰可見的畫面
你可能會需要使用相機
當中一種很特殊的拍照模式
叫做 slog3
這 slog3 解釋起來有點複雜
但是我儘量把它
就我所知道的部分把它講出來
首先你要先知道什麼是動態範圍
動態範圍呢
就是一個相機裡面
最暗跟最亮的
所能捕捉到的範圍
越是高階的相機
通常都會標榜越寬廣的動態範圍
而 slog3 這種格式相對於標準的 709
它可以讓相機能夠保存
更寬廣的動態範圍
但是這種特殊格式它會去
經過處理你才有辦法還原成
正常人眼可以看到的顏色
如果你直接看有 slog3 所拍攝的素材
你會發覺畫面看起來是灰灰的
你會需要經由一種套 lut 的動作
lut 是
look up table 就是一種轉色彩的轉換
將色彩還原成 709 標準色彩
那 slog3 它的兩檔的 ISO
第一檔是在 640
第二檔也就是剛才所提到的
12,800
它可以讓你在低光源場景得到
非常清晰的畫面
可是我們普通人平常在拍攝的時候
其實 640 這個數字其實有點高
就是如果你今天是在室內
也許可能 640 對你來說
就已經是有點太過於明亮了
那如果今天你是錄影
錄影的話 你可能
會比較不能夠去透過快門速度拉快
來降低進光量
因為這樣會影響到動態模糊的問題
所以你有可能會需要有
ND 減光鏡擺在鏡頭前面
來降低收到的光
以避免 ISO達到 640
有可能有時候會有過度曝光的問題
如果你也沒有 ND 減光鏡 那怎麼辦呢
你可以使用 S-Cinetone
S-Cinetone 呢
是一種比較方便的格式
它一樣給你電影機的色彩
但是它的第一檔原生 ISO 是在 100
然後它的第二檔則是在 2,000
也因此如果就平常拍攝方便
然後你也不想要再花費
時間去進行後製跟調色
你希望拍攝到的影片
就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那麼選擇 S-Cinetone
就會是一個很務實的選項
那這臺 ZV-E1 它一樣跟 a7s3 一樣
它都有 S-Cinetone 可以使用
這也是一個之前我
比較容易誤解的地方
就是使用 S-Cinetone 拍攝 雖然方便
可是你要記得
它的第二檔原生 ISO 是在 2,000
而不是 12,800
如果你希望用 12,800 拍攝
並且獲得在低光源的時候的純淨畫面
你還是得把
拍攝的模式切回到 slog3 這樣的模式
這樣你才有辦法
真正去享受到 12,800
的這個高感(低光源仍可拍得清楚,雜訊低)
那剛才講這一整段其實
就是有點技術 有點難
然後可能我講的也不見得是對的
因為畢竟這些知識很多是
過去去看別的攝影師的 YouTube 的頻道
所以如果裡面內容有錯
那我會在底下的留言直接去更正它
好 最後我們來講一下心得
首先 ZV-E1 這台相機它擁有
它是目前在 Sony 的產品線裡面
擁有最先進的 AI 晶片
以及各種
先進的 AI 功能的
Vlog 相機
可能是你目前可以買到市場上
最為高階的 Vlog 相機了
但是如果你希望
可以使用它也能夠長期進行直播
那麼你會需要去購買相機的散熱風扇
以及高階的 USB Type C 傳輸線
才能夠幫助你達到這個目的
如果你是使用比較舊的機型
你則需要去購買高速的 HDMI 傳輸線
以及 HDMI 影像擷取卡
你才有辦法使用相機的鏡頭來做直播
而如果你希望帶出門的時候
相機帶出門的時候能夠
拿在手上更加地輕量
那你會需要考慮
比較輕量的鏡頭
比如說像這一顆 Samyang 的
18mm F 2.0
ZV-E1 因為新增了動態防抖
所以如果你
不是要非常激烈的奔跑的那種情況
普通的走路
也許你可能已經不再需要
攜帶三軸穩定器
這可以大幅地節省你的負擔跟重量
你的重量負擔
而如果你今天要拍攝的是專業
保證不能失敗
絕對不能有所閃失的場合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你還是會需要使用到像 a7s3 這種
或者是 FX3 或是 FX30
這種支援雙卡槽的機器
你確保你的拍攝的內容不會失敗
那所以到底 ZV-E1 適合什麼樣的人呢
我覺得它是適合你
是對於畫面有所追求
但是你又不想要太多時間去
鑽研一些專業的相機設定的人
那麼這一臺 ZV-E1 就會非常地適合你
好的那今天影片就到這邊了
那 安安

發表迴響